8月17日上午,天朗气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多白衣学子手执黄菊,肃然站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生陈怡君的遗体捐赠仪式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举行。
20余年前,陈怡君从台湾来到这里学习,后来留在了福建,成为福建中医学院台湾生留闽悬壶第一人。如今,她以这种方式“重回”母校。生前,她在医学岗位上治病救人,离世,她将自己捐出来,为医学教育尽最后一份力。告别仪式后,陈怡君医生的遗体被安放在解剖教研室,作为“无语良师”,供医学教育使用。
辞世后捐赠遗体作医科教学用途的人,都被尊称为“无言良师”,这是医学界对志愿遗体捐献者的尊称。陈怡君出生于台湾花莲,1995年考入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研究生毕业后留闽从事医务工作,并创办铭医堂综合门诊部,2014年4月进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工作。8月13日,陈怡君不幸病逝,享年51岁。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张学敏介绍说,陈怡君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首位台湾“无言良师”。
她为医学事业乃至闽台交流积极贡献
朴实,是很多朋友对陈怡君的印象。
一些妇科病容易出现反复,治疗周期长。因此,遇到一些远道而来的病人,陈怡君医生总会把自己的电话和微信留给他们,以便随访,也能为病人省下一些时间和花费。
她病重卧床后,不少过去的病人到福州来看她,还有一些特地从台湾、香港等地赶过来。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闽台交流活动,作为随队医生,热情服务,还参与台协会、牵手之家等组织的公益活动。
2015年3月20日,陈怡君(左一)参加省台联等组织的活动,在福州竹林境社区义诊
在全国台联组织的一次两岸青年文化活动中,陈怡君参观了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等景点,感受同根同源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陈怡君参加海峡西岸2009台胞青年夏令营暨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
她曾在一篇游记中动情地写下:希望从我们这一代起,两岸不再有隔阂、不再有距离。
将生命的最后也献给医学教育
2016年5月体检时,陈怡君被发现肺部小阴影,随后又被发现已经增大并伴玻璃样,再次检查时又发现胸上淋巴肿大,在经历过手术、6次艰苦的化疗、癌细胞转移等磨难,卧床与病魔抗争近380个日夜后,陈怡君于2019年8月13日19时50分不幸逝世,享年51岁。
而在生前,陈怡君就多次和家人聊到,人死后不过一抔黄土,想将自己的遗体捐给母校。1个月前,陈怡君的家人共同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陈怡君离世后,遗体接收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和福州市红十字会在24小时内办理好了所有手续。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福州市红十字会陈强秘书长向陈怡君的爱人颁发了捐献荣誉证书
陈怡君的爱人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老师。他说:“怡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也是希望能为学校的医学教育与医学研究尽最后一份绵薄之力。怡君的父亲也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他在20年前接受了肝脏的移植,至今健在。这种捐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感念,也是一种寄托。”
目前,就中国大陆而言,“无言良师”还不多。“按标准,每10名学生应该配备一位‘无言良师’,但是现在省内的医学院还无法达到这个比例。”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解剖学实验室主任李长征表示。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成为“无言良师”。截至今年8月中旬,全省累计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突破一万例,其中,实现遗体捐献550人,实现器官捐献233人,挽救了698名重病患者。在已实现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仅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