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素未谋面的患者能够配对上就是一种缘分。这是截止目前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方雨
出生于1996年的方雨研原籍莆田,就读于宁德师院2015级经管学院酒店管理1班,是宁德市首例捐献的“90”后,今年7月刚刚毕业。
在他的辅导员毛明娟老师的印象里,方雨研一直都热心助人、默默无闻、不求回报,还是大一新生时就参与无偿献血。2017年12月,在一次献血时,方雨研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后,便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今年3月,方雨研接到了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爽快答应捐献,并顺利通过体检。期间,患者家里由于考虑到移植风险,且患者身体在渐渐好转,曾希望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移植。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虽然方雨研毕业后一直忙于求职创业,但这件救人于危难的爱心之事,他始终挂在心头。7月21日,他获知将要进行捐献后,毫不犹豫地赶往福州,开始了捐献前的各项准备。
7月26日,方雨研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光荣成为福建省第2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造干知识小讲座
01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从生理上讲: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都是有寿命的,多则120天,少则36小时,不断新陈代谢。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复制、更新能力,捐献后1至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无损健康。
02
如何采集造血干细胞?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采集造血干细胞通常是通过外周血来采集。简单地说,采集的过程类似于献血的方式,将血液导出体外,通过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同时分离之后的血液再输回体内,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通过穿刺到骨缝中去直接获取捐献者的骨髓。采集后只要注意休息,不做剧烈运动,身体便能很快恢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03
如何加入中华骨髓库?
如果您的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您可与所在地红十字会(省级分库)联系,在当地的采血点采集6ml至10ml血液,经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把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数据库中,这样您就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了。若配型相合,在55周岁前都能实现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