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党建文明专栏
资讯中心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选登
文章来源:时间:2013-09-13

 

呕心沥血催人泪

会机关党总支办与退休人员党支部  张建林

 

总理伯延四昼夜,

呕心沥血催人泪。

爱民亲民诚为民,

诠释宗旨心尽瘁。

 

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办公室党支部  李丽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短短的四个昼夜却折射出一代伟人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俯仰无愧天地间”的党性魅力,这就是由国家一级导演陈力执导,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文推荐的重点国产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留给所有观众的伟岸价值,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的学习教材之一。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深入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面对咬牙自己面对困难的百姓,那一片的“我们很好”后面,埋藏的是人民群众最质朴的感情。但是面对一片赞扬,周总理却用最朴素的阶级感情来审视所呈现的一切,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这连续的四个昼夜,是走村入户的夜以继日,是听真话、讲真话、办实事的感人故事,是质朴与执着的交汇,是假象与真诚的碰撞,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短短的四个昼夜,宛如周总理人生长河中的一滴水,但是,即使是一滴水珠、一片树叶,只要用心体会,便能通过它们,听到一条河、一棵树的故事;而当小河汇入大海、小树扎根于大地时,我们也同时能够听到惊涛拍岸的澎湃、听到根须入土的呢喃。一滴水却具百川味,一微尘却纳万千景。周总理用着短短的四个昼夜,不仅征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心,更为所有的党员干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囊括了周总理的四个昼夜,倒映出周总理一生的党性光辉,在场的观众无不被周总理爱民、亲民、为民的崇高精神风貌,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呕心沥血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实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决策,为人民负责,为群众负责,这就是周总理千里迢迢深入最基层的本心所在。当看到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通话后,当即做出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人民群众一片欢呼的场景;当看到最后一天老百姓自发为周总理送行时的依依不舍,让所有在场的人心中都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一滴水珠可以倒映整个世界”,从影片中,从周总理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从思想上解决“四风”问题,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帮扶困难群众为己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红十字新的时代内涵。我相信,只要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多为群众着想,多与群众商量,多争取群众的理解,把人道服务工作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就会领情,就会支持,红十字事业必将得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赈济救护部党支部  刘雅萍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其独特的纪实手法,透过现场感极强的叙事,把一位伟大的周总理亲民爱民的影像呈现给观众。片中没有恢宏的场面,娓娓道来,细微着墨,诉说着点滴往事,把我们引回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在蕴含悲剧性的剧情里,看到了细微处透出的真实,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百姓、百姓对我们党的真挚情怀。

在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考察的四昼夜,就是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参考。然而他面对的却是讳言真相、避实就虚的基层干部群众。

面对种种“困难”,周总理以诚相待,靠着一份真情、一份真心问民情、察民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他的为民,体现在时时处处体恤百姓疾苦的举动上。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调查与被调查的矛盾是尖锐的,但就是这尖锐的矛盾,把当年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刻画得入木三分。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来到伯延公社,想的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调整政策、改善民生。为此,他日夜工作,白天调查,夜晚总结,夜深了还与毛主席汇报沟通,梳理解决办法和意见。郭凤林为代表的干部群众,知道国家困难,尽管遭灾受难,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没有改变。虽然起初隐瞒了真相,真实目的却是不让毛主席上火,不让周总理操心,不给国家添麻烦。“觉悟不高”的群众也深知这一点,座谈会上反映问题时只谈实情,并没有秋后算账。真相查明,公社干部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知错就改,立说立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这样真实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与群众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百姓与党和国家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淳朴情怀。

总理与群众,两种情怀,一样动人。继往开来,希望情怀不改、感动常在。

 

忙碌四昼夜  一颗公仆心

事业发展与交往联络部党支部  周振江

 

9月4日下午,会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镇,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从周总理忙碌的四昼夜,折射出一颗赤城的公仆心。

首先,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其次,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第三,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