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业务工作>人道救助
业务工作
“同心圆”绘出“桃花源——贵州省红十字会打造大方县博爱家园探索红十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贵州省红十字会时间:2022-05-18

“方宅十余亩,木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如此景致,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才有,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的马白寨里,小桥流水,碧草莺飞,儿童游乐场、游泳池、特训营基地,近处的广场、远处的花园式住宅,阡陌交通纵横,与桃花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如画一幕在大方县亦非孤例。2018年6月,为助力贵州省大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农工党中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大方县19个乡镇45个深度贫困村投入1824万元,实施“大方县同心圆博爱家园精准扶贫”项目,为大方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近两年,随着脱贫攻坚渐渐落下帷幕,贵州省广大农村乘上乡村振兴号这艘巨轮,即将开启又一场波澜壮阔的新征程。通过45个博爱家园项目建立的基层红十字组织、设立的生计基金、建好的服务群众工作阵地和运行机制,在项目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征程中发挥导航效应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先后落实3800余万元款物投入贵州扶贫工作。贵州省红十字会重点聚焦大方县实现脱贫摘帽,多措并举抓好45个项目的实施,立足“小项目”实现“大产出”,帮助45个深度贫困村啃下最难的“硬骨头”,成为农工党、红十字会在全国唯一一个针对一个县实施所有深度贫困村扶贫项目的典型,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走在大方县各乡村田间地头,绿塘乡的魔芋、星宿乡的冬荪、羊场镇的天麻、猫场箐口的猕猴桃,再加上兴隆乡菱角苗寨里的芦笙舞、八块鸡和水花酒,奢香古镇和西城门广场上熊熊燃起的篝火,凤山乡马干山上正在骑马奔驰的蒙古族汉子……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一段特别的帮扶故事。

截至目前,大方县博爱家园项目共建起红十字基层组织45个,发展会员1295名、志愿者322名;建成红十字服务站45个、同心圆红十字健康文化广场和逃生避险场所33个、同心圆红十字励业帮扶基地37个。这些基层组织和工作阵地发挥点对点近距离服务群众的功能,为贫困群众开展生计技能培训、扶持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岗位,举办自救互救、生命健康、防灾减灾等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

除建设硬件设施外,大方县博爱家园项目设立总金额1272.48万元的45个生计金,帮助2185户6954人获得发展产业的机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易返贫户、边缘户占比达80%以上。

绿塘乡丰产一村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鲜红的字体镌刻着碑记:“丰产一村作为全县4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获得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智若教授等爱心人士捐赠的40万元善款支持。为铭记农工党中央、中国红十字会对脱贫攻坚事业的支持,怀感恩之心,立奋发之志,特立此碑,以资为记。”

绿塘乡党委书记余廷贵介绍,获得善款后,绿塘乡采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反租倒包”流转土地,推动魔芋、冬荪种植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目前,绿塘乡共种植魔芋1.2万余亩,成为远近闻名的“魔芋之乡”。

大方县兴隆乡石板村,通过生计金扶持和励业帮扶基地示范带动发展种植小蒜400亩、辣椒200亩、韭菜300亩、方竹700亩、花椒700亩,通过群众自治决定红十字服务站采购了拖拉机1台、大型旋耕机1套为种植户服务,生计金受益户捐赠款中拿出7000元救助5户重病、重残贫困户和受灾贫困户渡过难关。2019年底该村360户1440名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后,大方县脱贫乡村留下的红十字基层组织、文化广场和服务站等宣传阵地、小额生计金等仍在持续发挥作用。2021年,人民网举办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经过初核、展示、初评、终评等环节,最终推荐乡村振兴示范案例80个,贵州毕节大方县以生计金打造“永不关门的银行”案例榜上有名。

激发群众创业活力的“动力源”

大方县45个博爱家园项目的实施,大大激发了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45个村受益贫困群众在增加收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感恩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感谢红十字会,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绿塘乡丰产一村曾经的贫困户郑世顺在同心圆博爱家园生计金分红大会上说。作为26户生计金受益户之一,他在这次会上领到了500元分红。

“我自己筹了一点,又借了1万块生计金,喂4头猪并烤酒,争取今年有一个好收成。我知道生计金是爱心捐款,明年我还的时候,除了还本金,我也会向里面捐款的,要让生计金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这是羊场镇陇公村博爱家园生计金受益户胡勇对生计金的理解和认同,还有诸多与他一样的受益户在返还本金时,添加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据统计,大方县生计金受益贫困群众在返还本金时纷纷自愿向基金捐款,累计达7.25万元,以此循环帮扶其他有需求的家庭。群众通过参与生计金管理监督和生计项目的实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机制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村民自治更显生命力。

近年来,参与项目实施的基层干部作风受到了锤炼、能力得到了提升,锻造了一支懂群众、甘奉献、会工作、靠得住的基层红十字队伍。项目还通过广泛吸收驻村干部、村支两委、爱心公益人士、返乡创业青年、在外工作乡友、生计金链接户、致富带头人、“寨老”、妇女等加入村红十字会组织,让广大群众受到“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教育和感召,发展出一支扎根基层、直面群众、贴近人心的志愿服务队伍。

大方县羊场镇新田村党支部书记、红十字会会长彭世华就是这样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脱贫攻坚和红十字精神的带头人。

2018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正式落地新田村,彭世华认为这是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一条光明道路:“我当时想,一定要把博爱家园项目做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数年过去,新田村硬件设施大大改善,项目带来的24万元生计金帮助23户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现在,彭世华有了新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他希望能更好发挥博爱家园生计金的作用,让生计金成为“致富活水”。

博爱家园对新田村的影响不止于此。“以前在我们村,大家对红十字会并不了解,‘博爱家园’成立后,村民们逐渐知道了,红十字会是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彭世华带头,新田村红十字会从无到有,并发展了一支由村民自愿参与组成的志愿者、会员队伍,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同时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自此,新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凝聚乡村振兴最大“公约数”

大方县45个博爱家园项目的示范效应,让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找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博爱家园项目为抓手,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打造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平台。2018年,贵州省博爱家园项目实现筹资3.93亿元,2019年达5.16亿元,2020年达6.79亿元(已除去5亿元抗疫款物),用于扶贫和救助工作。

通过这个平台,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对口帮扶省市红十字会给予贵州无私援助,先后筹集近3000万元款物,助力乡村振兴。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与贵州省红十字会签署帮扶协议,落实了近2000万元资金援建博爱家园“博爱学校”“博爱卫生室”等项目,还专门成立了澳门红会驻黔办公室抓好项目管理实施。2021年4月,澳门红十字会被贵州省红十字会推荐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并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项目资金投入产生的集群效应不仅帮助更多偏远地区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还赢得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认可。2020年底,省政府明确把2115万元“民生保”基金交给省红十字会执行,保障对象包括全省建档立卡已脱贫的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让更多因病、因灾、因意外等出现返贫致贫的群众得到救助。

“如今,贵州省红十字会要把‘博爱家园’项目的工作重心放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秋莲描绘出红十字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下一步蓝图,既要打造农村博爱家园,又要试点推广城市社区博爱家园。对于大方县博爱家园项目,将继续抓好后续跟踪管理,通过建立的长效运行机制,让生计金、红十字基层组织、红十字工作阵地、服务群众活动载体有效发挥作用,为45个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不断贡献力量。另外,在“十四五”时期,继续推广大方县实施项目的经验做法,把全省66个需要巩固的贫困县作为重点,把全省已脱贫的深度贫困村的易返贫户、边缘户作为对象,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贵州省委省政府也作为重点工作的94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188万群众作为重点攻坚对象,大力实施博爱家园项目,为全国群团组织探索一条有效服务易地移民搬迁群众、让搬迁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工作新路径不断贡献力量。

记者  贺晔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