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探索建立乡村建设“四大”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红会搭桥、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实现“用分散的钱办重要的事”“用大家的钱办大家的事”,为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6月,全区社会筹资达2.7亿元,撬动各类资金将近7.63亿元。
坚持党建引领,锻造“大善”引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在乡村建设中,广丰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做到“三个善于”。
一是区委班子善于谋划,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的“五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把“五美”乡村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在问需于民、问计于专家、问政于乡贤的全面调研情况下,形成乡村建设1:2筹资奖补机制,有力推进了党建引领+红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高潮。
二是基层党组织善于作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选入班子队伍,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自筹资奖补机制实行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红十字会、农垦集团等部门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居)党支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树立“党建+”理念,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发动、联系乡贤捐资、调动群众参与等工作,为建设美丽家乡汇聚最大向心力。
三是党员先锋善于领头,发动各级党员带头示范,为“五美”乡村建设捐资助力,形成“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响应”的好氛围。
红会主动助力,发动“大爱”捐资
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丰区红十字会广泛动员乡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在外成功人士等参与秀美乡村建设,不断拓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着力做好“三个助力”。
一是助力好红十字会平台筹资。区财政设立“五美”乡村建设专项基金,对各乡镇(街道)筹集到的社会资金,实行“多个龙头来水、一个池子蓄水”,全部汇缴到区红十字会捐赠专户。明确申请秀美乡村建设点并已筹集社会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居),区财政按1∶2进行配套奖补资金,同时根据自然村大小(户数)安排省级新农村点数(省级补助资金15万元/点)。通过“众筹”的形式,有效解决了资金来源单一、短缺的问题,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响应。
二是助力好红十字会优势宣传。在乡村建设筹资工作中,各乡镇(街道)、村(居)充分借助红十字会优势,积极主动对接本地工商企业家、在外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耐心解读筹资奖补机制政策和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让广大乡贤充分知晓该项政策的好处,鼓励乡贤积极捐资来支持乡村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筹资成效。2022年行政村筹资冠军霞峰镇赤塘村,共有10位乡贤人士踊跃捐资,累计筹资超260万元。
三是助力好红十字会特性监督。坚持把红十字会民生性特点用于乡村建设中去,对筹集到资金,明确所有建设资金只用于补齐村庄“七改三网”和“8+4”等基础设施短板,不得用于绿化、祠堂建设等其他地方,绝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着力推动实现“用分散的钱办重要的事”“用大家的钱办大家的事”。同时,为了用好村民群众的每一分捐款,确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区红十字会定期公布乡村建设筹资账户情况,确保专项资金在筹措、管理、拨付等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尊重群众主体,激发“大众”热情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秀美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筹资于民、建设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做到为群众筹资、为群众建设。
一是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共同推动“五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沙田镇碧石村党员自觉成立“先锋模范队”,带头拆除自家房前屋后的违章建筑,进行宣传引导,其他村民纷纷响应,拆除违章建筑,村庄整治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始终坚持自愿、自主、自律、自管的原则,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监督委员会,为群众参与“五美”乡村建设搭建理事平台。沙田镇碧石村村民理事会从协商方案、政策宣传,到村庄规划设计、违章建筑拆除、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公示等环节,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做到集思广益,真正让村民做主。如今,该村黄家墩、溪东两个自然村,都顺利完成道路“白”改“黑”,还装上百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
强化共建共享,打造“大美”家园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注重一体谋划、统筹推进,真正让“水净、河清、路畅、村洁、景美”成为全区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
一是抓好生活垃圾治理。引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处理机构,全面建立“村清扫、外包公司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机制,全区垃圾分类试点村达60个。
二是抓好农民建房规范。开展“五拆五清”集中整治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35户,面积15.73万平方米,实现农村居民建房“由乱到治”“由治向好”。
三是抓好农村污水整治。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接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
2021年,区红十字会募集社会资金7037万元,撬动财政配套资金2.05亿元,高标准打造了大南马家、芦林五里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409个乡村建设点。2022年,社会捐赠热情持续高涨,捐赠金额已达2.02亿元,撬动财政配套资金5.58亿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