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明明自己的血常规化验单一切正常,
但在献血初筛检测时却被告知血液不合格,
不能参加献血。
难道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医院没检查出来吗?
甚至也有人在献血之后,
还被检测出血液不合格,不能用于临床。
这些情况到底都是怎么回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01
献血检测标准与医院不一样?
献血前,
血站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所献血液要进行血型、
转氨酶、血红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项目检测。
一般医院的血常规检查,
大多数主要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
血小板等相关关键指标。
如患有普通的高血脂、糖尿病,
以及乙肝类传染性疾病,
都可以从血液检测数据发现异常。
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卫计委
但为了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安全,
国家卫计委制定的临床用血检测标准,
和医院血常规的标准并不一致。
只要献血体检的检测项目有一项不符合,
献血者就不能再献血。
02
不能献血就是身体出了问题吗?
或许有些人会问:
如果我因为血液检测不合格无法参加献血,
是不是表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大家不必紧张,
血液化验结果不合格不代表得了某种疾病。
具体情况要结合个人体征、
症状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
例如大多数人不能参加献血,
都是因为转氨酶或血红蛋白不合格,
但是这两种情况有可能只是暂时的。
转氨酶高可能因为酗酒或熬夜饮食不当;
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劳累、精神压力大、
慢性失血、胃功能紊乱、减肥等原因。
这些情况都可以进行后期调节,
身体恢复后依然可以参加献血。
03
有时成功献血后,
为啥没能用于临床?
有时成功献血后,
血液也有可能检测不合格,
不能用于临床输血。
这是因为每一袋血液采集后,
还需要再次进行规范检测。
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卫计委
国家要求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
两组不同的检验人员、
两台不同的设备分别交叉检验两次,
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风险。
只要有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
就会判定这袋血液为不合格品,
不能被发往临床使用。
总的来说,
献血检验结果只是安全输血的需要。
检测试剂的质量标准与医疗机构的不一样,
只是用于临床输血标准判断,
不能用于疾病的诊断,
在疾病诊断上还是要以医院的检测为准。
如果您实在不放心,
可过一阶段前往医院再次化验检查,
根据医生的诊断判断血液是否健康。
综上所述,
如果有一天您被告知血液不合格不能献血,
或不能用于临床时,
都不要困惑和恐慌。
献血时对血液的检测标准与医院不一样,
血站的血液检测要求是相对较高的,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用于临床的血液安全、有效,
只有血液安全,生命才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