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55岁的她,一生未嫁,当生命走到最后尽头时,她做出了一个大义之举——将眼角膜和遗体全部捐献出来!因为在她生病的17年间,她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关照,她说,得之于社会,要回馈于社会!
▲黄女士签署角膜和遗体捐献志愿书
心怀感恩,她说“能捐都捐了吧!”
10月15日,黄女士在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署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志愿书。她的角膜将用于帮助他人重获光明,遗体将用于厦门医学院科学研究和教学。
黄女士是福建厦门人。2004年,她因患乳腺癌做了手术。今年10月7日,由于身体强烈不适,她住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但无奈的是,发现癌细胞已全身转移。生命走到了最后时刻,黄女士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痛苦,而是迫切表达想要签署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心愿。在病床上,她常常被疼痛折磨得十分痛苦,但她怕给大家添麻烦,从不吭一声。只是在与亲人聊天时,她时常说,“能捐的都捐了吧,不能捐的就留给孩子们做医学研究”。
黄女士的外甥女小苏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难过地表示,阿姨是一位好人,一生未嫁,但却心怀感恩与温柔。2004年,阿姨做过手术后,因为身体的原故,一直都没有工作,这些年多亏社区和政府帮她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为此,她一直心存感激。
生活中,黄女士更是一位细心而又善良的人。小苏说,社区的邻居们知道她身体不好,平时有好吃的、好事,总是尽量想着她。每回小苏带着礼物去看望阿姨时,黄女士总是让外甥女把礼物一一分享给左邻右舍,以报答邻居平时对自己的点滴之恩和关照之情。
一脸释怀,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升华
其实早在黄女士生病之后,她就有了捐献角膜和遗体的想法。那时候,她对于捐献的流程还不了解,又担心自己生病后意识不清,便早早就用手机录好视频,表达自己想要捐献的想法。
此次,在签署遗体捐献书时,黄女士表现得一脸释怀和平静。她觉得自己终于圆了一个多年的心愿,更为自己的生命能得以延续,让生命的价值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升华而深感欣慰。
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主治医师李迪表示,目前黄女士的身体状况较差,乳腺癌伴全身肝、肺、骨头多发癌细胞转移。患者住院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就拒绝做抗肿瘤治疗,她希望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所以现在主要以对症止痛、营养支持、减轻胸水等缓解痛苦的治疗手段为主。对于黄女士能摆脱世俗偏见,做出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大义之举,李医师表示,他在临床工作16年了,黄女士是他碰到的第一例做出捐献的患者,她传递了仁爱之心、释放了人间大爱,她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