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行,血液从林汉鹏的身体里缓缓流出,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将被移植到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患者身上,帮助他重建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2015年新生刚入学不久,福建农林大学南平西芹校区学校动员组织义务献血活动。作为团员的林汉鹏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献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血。在献血刚要开始的时候,负责采血的护士向他介绍了中华骨髓库,问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在听完工作人员介绍以后,就抽了一管血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汉鹏说:“当时加入了之后,感觉有一些自豪,因为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2020年的12中旬的一天,汉鹏正在和同事在外地出差。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跟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说:“我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茫茫人海,竟然配型成功了。后来经过我跟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沟通和反复确认,我答应配合后期的流程工作,但是内心还有点复杂和难以言明。当时碰巧我有看到朋友圈一则关于白血病患者求助消息才坚定了捐献的决心。”
林汉鹏现在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农林信息技术所上班,他是家里的独子,在同意捐献之后第一时间就跟家里说明情况。他说:“父亲没有反对,母亲以为是做脊柱穿刺,有一些犹豫。我也是从网上搜索了一些这方面专业的知识,也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沟通过,再跟母亲讲解,母亲逐渐明白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抽骨髓。我的朋友、老师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表示支持,同事们也主动帮我接手了一些比较紧急繁重的任务。”
经过了再动员、高分辨、全面体检后,10月29日,林汉鹏前往省肿瘤医院,他住院4天,每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为11月1日的捐献做准备。
在整个捐献的过程当中,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到他,他说:“因为博爱奉献,我与红十字的相识;因为配型相合,我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真是一种缘分,从此以后,这世界上,我多了一位“有缘人”。
在医院采集时,他激动地说:“一路走来,心路历程真的颇为丰富。从2015年报名时的小自豪,到2020年底接到初步筛查的惊讶,再到近三个月等待无消息时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担忧,最后,确定捐献消息后的安心及满足。我很自豪我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内心得到升华,同时也挽救了这位'有缘人'生命”。
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本身对于捐献者来说,没有危害;但是对于一个血液病患者来说,它就是一个治愈的希望。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里有296万人志愿入库,数量并不是很多。在这里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给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小小善举,留住生命,留住善。愿大家都能积极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业中,传递爱心,播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