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东头村的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陈桂花,带着母亲孙慧勤、父亲陈园湖、邻居陈泽雅、陈碧莲4人来到南安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登记办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手续。
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2岁,最小的58岁。与往常的登记场面不同,孙慧勤、陈园湖、陈泽雅、陈碧莲4位登记捐献志愿者与工作人员谈着志愿登记捐献的想法,另一旁则是今年1月份已完成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陈桂花忙着帮4位老人填写登记表基本信息。一场“一带四”的爱心接力,南安又新增了4位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这场爱心接力,还得从今年1月说起。1月25日,陈桂花、陈炳南夫妻二人专程前往南安市红十字博爱驿站现场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做出“在本人去世后,无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无偿捐献可使用的器官用于移植,挽救患者生命”的承诺。
完成登记后,陈桂花将此事告知了母亲孙慧勤。“那时候才知道还有生前登记捐献遗体器官的做法,觉得很有意义。”孙慧勤说。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当即也决定要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孙慧勤的想法得到了丈夫陈园湖的认同,并用“我也一起去登记”的行动给予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觉得国家越来越强大,很有民族自豪感。跟小时候比,如今的生活很幸福,在世时没有能力为国家、社会作大贡献,百年后与其烧成灰,不如捐献出来,助力医学事业研究,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为国家、社会作点小小的贡献。”陈园湖说。
之后,孙慧勤又在一次和工友陈泽雅、陈碧莲的闲谈中聊起此事,二人也萌生了登记捐献的愿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比其他国家的做法,咱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十分自豪,也希望能够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能够助人,更是一件惠泽子孙的好事。”陈泽雅、陈碧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