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业务工作>应急救护
业务工作
胸部创伤的评估与急救措施
文章来源:救在身边时间:2021-04-20

1、创伤:主要是各种外力或者机械因素接触人体以后对人体的器官、组织造成的一种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伤有切割伤、离断伤、擦伤或者是功能障碍、出血等。另外,它在急诊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也是造成青壮年死亡或者伤残的第一大危险因素。 


2、复合伤: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冲击伤合并辐射、烧伤,机械伤合并化学、生物武器伤等。 


3、多发伤:是在单一致伤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个危及生命。


 4、联合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常见的有胸腹联合伤、眶颅联合伤、颅颈联合伤等。 


5、合并伤:两处以上的损伤,除主要较重的损伤外尚有其他部位较轻的损伤。如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为合并伤。



创伤严重程度分级


按创伤的严重程度及依轻重缓急的处理顺序分为三类:危重伤、重伤、轻伤。


1、危重伤:创伤严重,伤员有生命危险,需行紧急救命手术或治疗。生命体征表现: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脉搏≥120次/分或<50次/分,意识障碍严重。如窒息、内脏大出血、颅脑伤合并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张力性气胸等。 


2、重伤:伤员生命体征稳定,需手术治疗,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及适当检查,可力争在伤后12小时内急救处理者。如胸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贯通伤而无大出血可能、深部软组织伤未发生休克等。此类伤员需严密观察,防止因处理不及时而转为危重伤员。


 3、轻伤: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手术可延至伤后12小时处理。如为感染的软组织伤、闭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烧伤等。



创伤评估量表


1.创伤指数(TI):是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研究的创伤计分法,它包括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和意识5个方面的评定(具体见表1)。该评分方法根据每个方面的异常程度计以1、3、5或6分,5项计分相加即为TI总分:总分≤9分为轻度或中度损伤;10~16分为重度;≥17分为极重度;≥21分则病死率剧增;≥29分则80%在1周内死亡。研究表明,根据该指数有选择地将分数为10或10分以上的重伤员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是合适的。


2.创伤评分法(TS):该计分方法是以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GCS)为基础,结合心血管和呼吸情况评定的方法,主要为呼吸、呼吸幅度、收缩压、毛细血管充盈、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总分5项指标(具体见表2)。5项指标计分相加,总分1~16分。总分越少,伤情越重。有学者研究指出,将总分≤12分的重伤员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其准确度可达98%。


3.CRAMS计分法:包括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言语5个方面,按照轻、中和重度异常分别计分为2、1、0分,最后5项计分相加,即为CRAMS总分(具体见表3)。总分9~10分为轻度,7~8分为重度,≤6分为极重度。此法简便易行,便于记忆。


4.院前分类指数(PHI):包括收缩压、脉搏、呼吸和意识4个方面(具体见表4)。每方面根据伤情计0~5分,最后4项计分相加即为PHI总分。总分0~3分者为轻伤,4~20分者为重伤。如有胸、腹穿透伤,总分内另加4分。


5.类选对照表(TC):包括以下7项内容:

(1)收缩压<9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或<12次/分;

(2)头、颈、胸、腹或腹股沟穿透伤;

(3)意识丧失或意识水平低;

(4)腕或踝以上部位的创伤性断肢;

(5)连枷胸;

(6)有2处或2处以上的上骨骨折;

(7)从4.572m以上高度坠落。凡符合以上一项或几项情况的伤员应立即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该法可迅速判别出重伤伤员。鉴于某些重伤患者在伤后短时间内症状表现不明显,作者建议用此法初选,把症状明显的危重伤员选出来,然后用其他计分法对余下的伤员再进行分类。



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置措施



1.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


定义:当2个及2个以上相邻肋骨骨折≥2处折断时出现连枷胸(影像学诊断)。


特点:当连枷胸存在时吸气时,胸腔负压増加,软化部分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压力増高,损伤的胸壁浮动凸出,这与其他胸壁的运动相反,称为“反常呼吸运动”,反常呼吸运动可使两側胸腔压力不平衡,纵隔随呼吸而向左右来回移动,称为“纵隔摆动”,影响血液回流,造成循环功能紊乱,是导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置要点:1.加压包扎固定胸壁软化区。浮动胸壁范围较小,反常呼吸运动程度较轻,有足够自主呼吸能力,不需要机械通气,可应用胸带加压包扎即可。2.机械通气---呼吸内固定。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控制性机械通气,这是消除反常呼吸、纠正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方法。



2.开放性气胸


病生理: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萎陷,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受限纵隔扑动能影响静脉回流,引起循环障碍。

反常呼吸: 含氧低气体在两侧肺内重复交换将造成严重缺氧由火器伤或锐器伤造成胸壁缺损创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行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表现:


(1)胸部外伤史;常见于开放性伤口,随呼吸气体由伤口溢出。

(2)症状:显著的呼吸困难、发绀、部分血压降低。

(3)体征:检查除有气胸体征外,气管、纵隔常向健侧移位。特征性的体征是胸壁上有开放性创口,呼吸时空气经创口进出胸膜腔,发出特殊的吸吮样响声。

(4)X线检查:在病情允许时可摄X线胸片、胸部CT,除气胸征象外,常见胸腔积血的液平面和气管、纵隔、心影的明显移位。


处理要点:


(1)急救处理:将开放性气胸立即变为闭合性气胸,赢得时间,并迅速转送。使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器材制作不透气敷料和压迫物,在伤员用力呼气末封盖吸吮伤口,并加压包扎。转运途中如伤员呼吸困难加重,应在呼气时开放密闭敷料,排出高压气体后再封闭伤口。


(2)急诊处理:给氧,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清创、缝合胸壁伤口,并作闭式胸腔引流;给予抗生素,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预防感染;如疑有胸腔内脏器严重损伤或进行性出血,应开胸探查。


(3)闭式胸腔引流术的适应证: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胸腔穿刺术治疗肺无法复张者;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剖胸手术。



3.血胸


临床表现:通常有胸部伤痕、胸痛、胸部压痛;临床症状与检查发现和出血量呈正相关;急性出血量 >1000ml时,可见脸色苍白,呼吸、心率加快,烦躁不安、口渴、呼吸困难、四肢湿冷、血压降低等,伤侧下胸部叩浊以及呼吸音降低;胸腔穿刺抽得大量血液或气体。


出血量判断:

①少量血胸 (0.5L以下 )  可无明显症状,胸部X线检查仅示肋膈窦消失。②中量血胸积血量500~1500毫升,病人可有内出血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而弱,血压下降等。处理:胸腔闭式引流。③大量血胸积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病人表现有较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和休克症状,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和血压下降等。


处理要点:吸氧,镇静止痛,输血补液,立即胸腔闭式引流,促使肺部复张。胸腔闭式引流对于活动性出血,既是诊断又是治疗。对大量出血伴休克者,可作自体血液回输。安全转送,尽快实施确定性治疗。



4.心脏填塞


发生机制:无论是闭合性或开放性胸部损伤,均可引起心脏的损伤出血,当心包腔内急性出血达 100-200ml,心包内压力急剧上升,限制心脏舒张期充盈,致使回心血液受阻,静脉压上升,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排血量随之降低,动脉血压下降,产生急性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心前区闷胀疼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主要呈现Beck三联征:颈静脉怒张;心博微弱心音遥远;静脉压升高,动脉压下降,常可出现奇脉;

若合并胸内大血管损伤、房室间隔穿孔,心脏瓣膜、冠脉损伤等,则可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胸部特别是心脏体表投影区的伤痕或伤口。 


紧急处置:紧急情况下心包穿刺排血减压;给O2、输血、输液及抗休克治疗;濒临死亡或发展至心跳骤停者,应紧急开胸,心包减压;从左侧第四肋间前外侧切口,沿隔神经前方切开心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胸腔引流量、迅速转送医院。



5心脏及大血管损伤


发生机制:胸内大血管损伤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损伤,并可于心脏、胸、腹和颈部脏器损伤合并存在。


致伤原因为各种胸部钝性伤和锐器伤。钝性伤主要为前胸撞击伤、胸部挤压伤、突然减速伤和高处坠落伤。锐器伤主要为胸部刀刺伤和火器伤。


主动脉破裂好发于主动脉相对固定与可移位的相临部位,所以最常见于动脉导管韧带附着的主动脉峡部,偶见于升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弓主要分支。


主动脉破裂多为横形裂口,可全层破裂,亦可为内膜、中层断裂而剩下外层及胸膜暂时维持血流,随之形成瘤样扩张或搏动性血肿,即所谓外伤性主动脉瘤。


单独腔静脉损伤甚少,大多为穿透伤所引起。



急救原则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脉输液以恢复和维持血压。对血胸病人置胸腔闭式引流,如果胸腔没有污染,胸腔内出血大于1L,可采用自体输血。迅速转送医院。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