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上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需要掌握的几个规范性定义
1、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
2、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定义,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关于燃气的理化性质
1、城市管道燃气主要包括是天然气、煤气、石油液化气。
2、供气设备通常由管道、门站、高压站、调压装置及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组成。
3、城市管道燃气成份 :人工煤气是由多种单一气体混合而成的燃料,其中含有部分的CO,易致人中毒,甚至死亡。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高达83%-99%,其余为乙烷等,天然气同人工煤气一样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0气体,如长时间在使用燃气的密闭空间中逗留,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4、燃气的定义
关于爆炸伤
爆炸伤指由于爆炸造成的人体损伤,广义上的爆炸分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类。前者主要是由炸药类化学物引起,后者由如锅炉、氧气瓶、煤气罐、高压锅等超高压气体引起。另外,局部空气中有较高浓度的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爆炸。
爆炸是一种突发的恶性事件,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惨不忍睹。不管是矿山的瓦斯爆炸还是生活中燃气造成的爆燃事故,都给人们留下黑色的阴影。
爆炸伤常见原因
1.工业生产易发生的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烟花爆竹工厂的爆炸事故;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化工厂、军工厂、弹药库的爆炸事故。
2.生活中常见的意外爆炸事故:燃气泄漏造成的爆燃事故,包括罐装煤气和管道煤气、沼气;高压锅爆炸;燃放烟花爆竹事故。
3.其他突发事件:
(1)自然灾害:核泄漏造成的爆炸事故,泄漏原因源于地震的次生灾害。
(2)事故灾难:氢气球爆炸事故。
(3)社会安全事件:局部战争使用炸弹、导弹等强大的杀伤武器引起的炸伤,包括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
爆炸伤常见临床表现
根据爆炸的性质不同,其造成的伤害形式也多样,其中,严重的多发伤占较大的比例。
1.爆震伤
爆震伤又称为冲击伤,距爆炸中心0.5~1.0m以外受伤,是爆炸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爆震伤的受伤原理: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间产生高速高压,形成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形成冲击伤。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
常见的爆震伤:
(1)听器冲击伤:发生率为3.1%~55%;伤后感觉耳鸣、耳聋、耳痛、头痛、眩晕。
(2)肺冲击伤:发生率为8.2%~47%。伤后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窒息。
(3)腹部冲击伤:伤后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休克。
(4)颅脑冲击伤:伤后神志不清或嗜睡、失眠、记忆力下降,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
2.爆烧伤
爆烧伤实质上是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发生在距爆炸中心1~ 2m范围内,由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火焰造成。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3.爆碎伤
爆碎伤是指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体或由于人体靠近爆炸中心,造成人体组织破裂、内脏破裂、肢体破裂、血肉横飞,失去完整形态。甚至还有一些是由于爆炸物穿透体腔,形成穿通伤,导致大出血、严重骨折。
4.有毒有害气体中毒
爆炸后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人体中毒。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
识别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依据为:
(1)由于某些有毒有害气体对眼睛、呼吸道造成强烈的刺激,爆炸后眼、呼吸道有异常感觉。
(2)气体中毒造成急性缺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发生休克或肺水肿,导致早期死亡。
5.心理创伤
爆炸伤害通常伤亡人数众多,现场的惨状易对人群造成很大心理创伤。
爆炸伤现场处置原则
1.爆炸伤多为突发事件,伤亡人数众多。必须紧急调配大量的急救资源,维持现场的秩序,必须报告政府应急机构,组成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交通、公安、消防、救援、医疗急救等各部门密切合作,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的损失。第一时间通过拨打紧急救助电话:110、119、120、122或其他专线电话来达到上述目的。
2.医疗急救对短时间发生大量伤员的现场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伤、后救轻伤,先救有救治希望的。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尽快将重伤员送医院进行手术、输血等确定性的治疗。
3.烧伤的现场急救要注意不要涂药,采取降温、保护创面等措施。
4.爆炸伤伤口的处理原则:尽量保存皮损、肢体,包括离断的肢体,为后期修复、愈合打下基础,最大程度地避免伤残和减轻伤残。颅脑外伤有耳鼻流血者不要堵塞,胸部有伤口随呼吸出现血性泡沫时,应尽快封住伤口。腹部内脏流出时不要将其送回去,而要用湿的消毒无菌的敷料覆盖后用碗等容器罩住保护,免受挤压,尽快送医院处理。
5.爆炸现场尤其要注意防护有毒有害气体。防护好眼睛、呼吸道和皮肤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的途径,穿戴护目镜、头盔、口罩、手套、靴子、防护服等,有条件的救援队员应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如带供氧装置的防护服。脱离现场后脱去染毒服装及时进行洗消,包括冲洗眼睛、全身淋浴。对已发生气体中毒的人员,应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点进行急救。如果判断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已经意识不清的伤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可以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呼吸道,但如果是坠落伤或头背部受伤,则要注意保护颈椎,谨慎使用这个手法。
爆炸时:
背向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快速判断突然失去意识的人员是否还有呼吸
在安全处进行心肺复苏
使用仰头提颏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冲洗伤处降温
如何正确使用燃气
1、使用燃气时,四季都要保持空气流通;
2、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照看;建议:使用带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灶具”;
3、要经常检查连接灶具的胶管、接头,发现胶管老化松动,应立即更换,在正常情况下,每18个月心须调换,接口处要用夹具紧固。建议:使用金属软管;
4、不准自行接装、改装燃气设备;
5、装有燃气设备的场所不能充当卧室;
6、燃气使用后、临睡前、外出时,要关闭燃气阀门;
7、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应及时更新。
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
1、燃气热水器的安装应请持有燃气管理部门颁发的“专业上岗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施工;
2、燃气热水器的气种类型与所用的气种类型要严格一致;
3、要严格按照热水器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和使用燃气热水器,安装燃气热水器排放废气的烟道管要使用内配管或金属管,并完好地与热水器的出气口可靠连接。燃气热水器排放废气的烟道管应单独设置;
4、经常检查燃气热水器烟道管、接口处、发现损坏和脱离,应及时调换与紧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修;
5、热水器每隔8个月要清洗保养;
6、禁止在浴室内安装非“平衡式强排风”燃气热水器。
如何检查燃气泄漏和处理
燃气泄漏查漏方法
1.易漏气部位:
减压阀、角阀、胶管、燃气具连接处。
2.查漏方法:关闭燃气具开关,打开钢瓶阀门,用肥皂水在易漏部位涂抹,连续起泡处,即为漏气点。
划重点!!!检查漏气切不可用明火。
漏气处理方式
1.迅速关闭钢瓶阀门,打开门窗,保持良好通风,让液化石油气散发到室外。
2.严禁开关任何电器或使用电话。
3.熄灭一切火种。
4.到户外打燃气公司抢修电话让其派员抢修。
5.立即撤离并拨打119报警。
夏季高温
一方面要谨防燃气泄漏
一方面要严防因为燃气泄漏造成的燃气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