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赛场球员心搏骤停
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欧洲杯B组第1轮丹麦vs芬兰,比赛进行到第42分钟时,丹麦球员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Christian Eriksen)突发心搏骤停倒地。
1、生死时速抢救重于一切
急救人员迅速赶到,及时实施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电击除颤。经过13分钟的急救,埃里克森恢复心搏和自主呼吸,并被转运出赛场。丹麦官方确认,埃里克森已经苏醒,目前情况稳定。
2、及时、正确施救是关键
这是一场全球关注的“生死时速”的急救!全世界球迷在祝福埃里克森的同时,也对现场急救人员和主裁判安东尼·泰勒给予了高度赞扬。经验丰富的主裁判几乎是第一时间(5秒钟左右)就吹停了比赛,现场急救人员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并携带了专业急救设备,可以说是没有浪费一点儿时间。
3、国际足联(FIFA)技术文件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足球场上的心搏骤停事件,事实上,高强度运动、有撞击风险的足球场,是心搏骤停的高发场所,现场及时、正确的施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际足联(FIFA)发布了相关的专业技术文件。
这其中包括:
每个俱乐部/体育场都应当安装AED,其位置应当在赛场附近,以便于所有的比赛和训练都可以取得。要了解AED 的位置。
为保证发生心搏骤停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要为每场比赛制订医疗预案并进行演练。
如果可以,要参加CPR培训,以便在球员发生心搏骤停时知道该如何对他们实施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
同样,在赛场以外,也有许多心搏骤停的悲剧时刻发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5万,平均每天有1500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位列全球首位。心搏骤停多在医院外发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救治成功率却非常低。保护生命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更需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需要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