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业务工作>应急救护
业务工作
爆炸事故中如何逃生避险?如何预防燃气爆炸?
文章来源: 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时间:2021-07-04


6月13日6时30分,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小区发生一起燃气爆炸事故。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截至目前,本次事故已经造成25人死亡。



 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十堰市燃气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深刻!要全力抢救伤员,做好伤亡人员亲属安抚等善后工作,尽快查明原因,严肃追究责任。习近平强调,近期全国多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举一反三、压实责任,增强政治敏锐性,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现场救援处置进展,立即派出由应急管理部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工作,要求做细做实搜救工作,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彻查事故过程和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应急管理部已联合住建部等部门推动各地区全面摸排使用燃气的集贸市场、餐饮等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尽快安装燃气泄露报警装置等,切实解决影响燃气安全突出问题,坚决防范遏制类似事故发生。

 

常见的爆炸原因


  爆炸属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类中的第四类“社会安全事件”,常见原因包括:


  1、工业生产易发生的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烟花爆竹工厂的爆炸事故;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化工厂、军工厂、弹药库的爆炸事故。


  2、生活中常见的意外爆炸事故:燃气泄漏造成的爆燃事故,包括罐装煤气和管道煤气、沼气;高压锅爆炸;燃放烟花爆竹事故。



  3、其他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核泄漏造成的爆炸事故,泄漏原因源于地震的次生灾害。


  事故灾难:氢气球爆炸事故。


  社会安全事件:局部战争使用炸弹、导弹等强大的杀伤武器引起的炸伤,包括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


爆炸对人的伤害


  1、爆炸的气流造成气压伤,直接导致中空器官的严重损伤,如肺脏、耳朵和胃肠道。


  2、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人造成伤害。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借空气迅速向周围传播,形成高压冲击波,不仅可使爆炸作用范围内的人发生严重损伤,而且可使地面和建筑物等也受到巨大破坏,继而造成砸伤、压埋伤。


  3、爆炸火球产生的热烧伤、有毒气体或烟雾造成气道烧伤等吸入性损伤。


  4、如果爆炸还涉及一些特殊毒物,例如生物毒剂、化学毒剂和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毒物还可以造成额外的损伤。


爆炸伤特点


  爆炸伤的特点是程度重、范围广泛且有方向性,兼有高温、钝器或锐器损伤的特点。离爆炸中心愈近者,爆炸伤也愈重。位于爆炸中心和其附近的人,肢体离断并被抛掷很远,严重烧伤,常被烧焦;离爆炸中心稍远的人,主要是冲击波损伤,其特点是外轻内重,体表常仅见波浪状的挫伤和表皮剥脱,但体内多发性内脏破裂、出血和骨折等,重者可见挫裂伤和撕脱伤,甚至体腔破裂。冲击波还可将人体抛掷很远,落地时再造成坠落伤。


  举例来说,爆炸产生的碎片的速度可以达到4200m/s,而目前可用的最高速子弹也不过1400m/s,更不要说常见的手枪或步枪子弹。在考虑动能的情况下,一块爆炸产生的碎片的动能可达一枚普通子弹的数倍甚至更多。因此,爆炸伤的潜力是无穷的。它是最可怕的意外事故,也是可以有效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恐袭方案中,最简便的选择。


发生爆炸,如何逃生避险?


  1、如果看到爆炸的迹象,如燃烧爆炸事故,首先看到的是火光闪光,应立即背向爆炸地点迅速就地卧倒,用双手捂住头部,并张开嘴巴、面朝地面,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

    鼓膜破裂的风险

    遭受气压伤的风险

    被冲击波冲走的风险


  2、爆炸现场尤其要注意防护有毒有害气体。防护好眼睛、呼吸道和皮肤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的途径,尽量不裸露皮肤,有条件的话穿戴护目镜、头盔、口罩、手套、靴子、防护服等。


  3、如果在室外,尽量躲入较为坚固的防护屏障之后,如果在室内,应当考虑躲在桌子下面,以避免被物品砸中。一旦物品停止坠落,立即逃往室外。


  4、对现场安全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观察周围环境,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选择时机迅速离开危险的事故现场,如可能塌陷的房屋。


现场幸存者互救原则


  1、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救助伤员。现场的火苗、高温物体都会对人产生一定伤害,可能还有可燃物,有继续出现爆炸的可能。现场的碎片、杂物都会对救援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这些均需注意。


  2、迅速将伤员从危险区抢救到安全区。


  3、快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伤、后救轻伤,先救有救治希望的。


  4、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尽快将重伤员送医院进行手术、输血等确定性的治疗。


注意事项


  1、爆炸事件多发生突然,现场人员没有时间疏散、逃生。救护人员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消除危险因素的同时,迅速将伤员抢救到安全地方。


  2、附近居民不要围观事故、围观救援。不要擅自进入“警戒”范围,不要自发组织救人。在不确定内部情况时,还可能发生多次爆炸,波及更大范围。让出通道,保持救援交通通畅。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按照政府通知和指挥行动。可在条件允许时,准备日常防护用品。


如何预防燃气爆炸


  1、使用胶管不超期,18个月要检查


  燃气的胶管都有使用寿命,特别是普通胶管,容易老化开裂,若与明火靠得太近或出现破裂,导致气体泄漏,很容易发生火灾,甚至有爆燃的危险。


  在使用瓶装液化气时,要注意经常检查和更换胶管和减压阀,防止漏气现象出现,胶管的长度不要超过2米。目前除了胶管,市面上还有金属材质的液化气管,其耐腐蚀性、耐高温性更好,寿命也更长一些。



  2、不在密闭空间用燃气


  天气炎热,使用燃气的空间尤其需要具备通风条件,一旦出现漏气,可及时排出,避免人员中毒和发生火灾。

此外,凡是与使用燃气有关的空间,一定要与卧室、休息间有所隔离,且必须要具备通风条件。装有燃气表、燃气管道以及存放有液化气钢瓶的地方一旦漏气,人员在休息状态下无法及时察觉和处置。


  3、燃气加臭,有臭味快检查


  燃气原本是无形无色的,为了便于察觉,都经过人工加臭,有特殊的臭味,一旦出现泄漏,很容易被闻到。闻到这样的臭味,一定要先确保窗户打开,检查燃气灶、燃气阀门是否关闭,在关闭状态下仍有臭味,要尽快联系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前来检查。

如果关闭了总阀家里还无法阻止漏气,在专业人员赶到前,千万不要在室内逗留,不要开灯和关灯,更不能使用明火。


  4、易燃物不靠近灶台


  不少家庭在抽油烟机上加贴一层塑料膜,定期更换以保持抽油烟机清洁。殊不知这是十分危险的方式。塑料膜属于易燃物,又位于火焰上方,若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塑料膜,燃气灶周围还不要放置油瓶、酒瓶、调料瓶等,更不要摆放纸盒、竹篮等物品,避免其靠近高温引起火灾。此外,在调节燃气灶火焰时,尽量避免开火太大导致火焰超出锅底范围。


  5、做饭不离人,离人不做饭


  有些人在做完一道菜准备下一道时,仍然让火持续燃烧,还有些人使用燃气灶做饭却中途离开,这些做法都容易导致火灾。要重视厨房安全,烧水、做饭使用燃气灶时人不要离开,要随时调节火焰,避免锅内汤水煮沸溢出、风大吹熄火焰而导致燃气泄漏。


  6、时常开关阀门防生锈老化


  对于燃气总阀(包括液化气钢瓶的阀门),应做到使用时打开,不使用时关闭,避免管道破损未被发现而导致燃气泄漏。时常开关阀门,也能保持阀门开关的灵活好用,避免生锈、老化,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失去作用。


  7、疏通气眼,清除油垢


  燃气公司每年都会上门进行安全检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安全建议。比如燃气设施的定期养护,燃气灶表面的油垢要清洗干净,燃烧器的气眼要注意疏通,可用细金属丝或牙签进行疏通。液化气钢瓶虽然很牢固,但长时间处在油烟场所里,瓶身、阀门、胶管上都会积累一定的油垢,这些也要按时清洁,防止遇到明火时油垢加助火势。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