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天,在乐山中心城区通江片区热闹的市集里,都有一个老人在卖竹编制品。白发苍苍的他,脊背有些佝偻,尽管很多时候生意清淡,但老人还是“固执”地坚守着。他叫罗万森,今年79岁,市中区关庙乡人。罗万森的“固执”,源于34年前的一句承诺。34年前,他认识了市中区悦来乡村民李佰洲,高位截瘫的李佰洲靠编织篾器养家,但销售却是个难题。为了帮助李佰洲,罗万森许下了一句“只要你编,我就收”的承诺。34年来,他信守承诺,坚持帮助李佰洲卖篾器,用诚信的温度支撑起李佰洲一家生活下去的希望。
许下承诺 给高位截瘫者带去希望
6月26日下午,雨后的市中区关庙乡苏坪村天空湛蓝、空气清新,绿油油的麦田随风起伏,行走其间让人心生惬意。该村9组的罗万森很少享受这样闲适的午后。以往的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城里销售竹编制品,就是在李佰洲家中收竹编制品。得知记者来采访,罗万森不得不“旷工”。“竹编的东西好卖吗?”面对记者的问题,老人摸了摸花白的头发笑了,他屋子里堆积如山的竹编制品已经给出了答案。
罗万森和李佰洲的故事始于34年前。当年的罗万森45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做竹编生意的他认识了比自己小10岁的李佰洲。李佰洲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多年前在干活时,他不幸被山上的大石砸断脊椎骨,导致高位截瘫,再也站不起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李佰洲没有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趴在门板上学习用竹子编筛子和筲箕。看到李佰洲趴在门槛上辛苦地劳作,罗万森被震撼到了。他甚至想直接拿钱接济李佰洲,但看着李佰洲不向命运屈服、坚韧不拔的劲头,罗万森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从收购竹编制品着手,默默地帮助李佰洲。“你的竹编我全要了,你编多少,我就收多少!”第一次见面,罗万森便对李佰洲作出承诺。从那以后,李佰洲所有的竹编都由罗万森上门收购。很多时候罗万森会多给些钱,他宁愿自己不赚钱,甚至是亏钱也坚持收购。
坚持收购 方便送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
罗万森的家离李佰洲的家有10多公里路程,途中需要先步行再坐船才能到达。以前,乡村路烂,他往返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路途不便,他却从来不曾间断。后来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罗万森专门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方便去李佰洲家收竹编制品。多年来,他将这些竹编制品拿到周边场镇和城里的集市上卖,一个竹编只能赚取微薄利润。近年来,随着商品的更新换代,喜爱这种传统制品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罗万森守一天,也未必能卖出去一件。虽如此,他仍然信守承诺,每半个月跨江去李佰洲家中收竹编制品。罗万森常对李佰洲说:“老李,你的竹编卖得不错,我又赚了一笔。”所以,李佰洲根本不知道篾器不好卖,也不知道在罗万森家里,自己的竹编因为滞销堆了几乎半间屋子,一些竹编因为堆放时间太久,已经发霉。“我说过他编多久,我就收多久。就算卖不掉,我也要收。”罗万森“固执”地说,他宁愿把困难留给自己,也要把方便送给别人。
有一次,在去李佰洲家收货的路上,罗万森骑车摔到了沟里。他的家人和李佰洲都劝他不要奔波收竹编了,但老人还是“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承诺。对他而言,李佰洲已经是他无法放弃的一个牵挂。这些年,罗万森在李佰洲家总共收了价值50多万元的篾器,帮李佰洲一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不收货的时候,罗万森时常买些糖果饼干,专门去看望李佰洲,陪他聊聊天。对于李佰洲而言,罗万森不仅是朋友,更是他的希望。
诚信助人 他是身边人的好榜样
罗万森的热心不仅用在李佰洲身上。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路还未硬化,每逢下雨天,泥泞的小路便积满水,村民们出行很不方便。为了改善路况,罗万森多次运来泥土,将低洼的地段补平,方便大家出行。谈及往事,罗万森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他笑笑说,“路填平了大家都好走,举手之劳的事。”
诚信助人、义务护路,2017年8月,罗万森诚信助人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他和李佰洲的故事感动和温暖了许多市民和网友。2018年12月,罗万森被乐山市文明委评为诚实守信模范;2019年2月,被四川省文明办评为诚实守信好人。
罗万森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获得的荣誉证书,就连上台领奖时的绶带和大红花,也被他仔细珍藏。这份让他意外的荣誉,他格外珍惜。谈及内心的感受时,老人朴实地说:“李佰洲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那么困难仍然坚持自力更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做人要诚实守信,踏踏实实,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罗万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事迹影响着他的家人和许多群众。目前,有不少热心人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罗万森销售竹编。
如今,罗万森年事已高,其儿子罗高权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定期去李佰洲家收购竹编。但,罗万森仍然坚持自己去售卖竹编,他要坚守承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李大爷编多少年,我就收多少年,一直收下去。”罗高权是个言语不多的人,但他和父亲罗万森一样“固执”。